[!---class.name--]

行业资讯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财会公众号"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11-03 09:00:13作者:

1.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财会公众号"具体评选结果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其他候选“财会公众号”排名如下: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其中,在开放选项“其他”一项中受调查者所补充的“财会公众号”如下: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2. 财会公众号受关注程度与用户性别因素关系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注:排名比总排名高标注粉色底色,比总排名低标注灰色底色。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按性别区分的公众号排名与整体排名差别较小,在男性/女性受调研人员的第2、3名和第5、6名和总排名有所区别,其他完全一致。

3. 不同年龄段用户对不同的财会公众号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注:

(1)、排名比总排名高标注粉色底色,比总排名低标注灰色底色;

(2)、因“18岁以下”(样本量:1)、“60岁以上”(样本量:2)样本量过小,故不单列出排名。

在18至30岁的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注册会计师”、“高顿财税学院”和“东奥会计在线”受关注程度高于总体受关注程度,结合公众号发布内容发现,以上三个公众号的考试/培训相关资讯较为及时、全面,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在31至45岁的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中华会计网校”、“东奥会计在线”、“财务第一教室”和“会计网”受关注程度高于总体受关注程度,结合公众号发布内容发现,以上四个公众号的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业内专家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考试/培训相关资讯以及行业调查/观察报告等内容较为全面,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在46至60岁的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中国管理会计网”、“财务第一教室”和“会计网”受关注程度高于总体受关注程度,结合公众号发布内容发现,以上三个公众号的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考试/培训相关资讯以及线上课堂/讨论等活动较多,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

4.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用户对不同的财会公众号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注:排名比总排名高标注粉色底色,比总排名低标注灰色底色。

在硕士及以上的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东奥会计在线”、“中国管理会计网”和“会计网”受关注程度高于总体受关注程度,结合公众号发布内容发现,以上三个公众号的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业内专家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较为全面且线上课堂/讨论等活动较多,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在本科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东奥会计在线”、“会计说”业内专家的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政策解读/案例分析较为全面,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在大专及以下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高顿财税学院”、“会计说”和“会计网”的考试/培训相关资讯较为全面、及时,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

5. 不同职业背景的用户对不同的财会公众号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注:排名比总排名高标注粉色底色,比总排名低标注灰色底色。

在会计从业人员中,公众号“中华会计网校“、“东奥会计在线“和“会计网“受关注程度高于总体受关注程度,整体排名与总排名差别较小。

6. 不同职业层级用户对不同的财会公众号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注:排名比总排名高标注粉色底色,比总排名低标注灰色底色。

在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的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中华会计网校”、“高顿财税学院”、“东奥会计在线”、“中国管理会计网”、“财务第一教室”和“会计网”受关注程度高于总体受关注程度,结合公众号发布内容发现,以上六个公众号的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论坛、沙龙等行业活动资讯、业内专家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较为及时全面且行业调查/观察报告发布、线上课堂/讨论等活动较多,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在学生的受调研人员中,公众号“东奥会计在线”、“会计说”和“会计网”受关注程度高于总体受关注程度,结合公众号发布内容发现,以上三个公众号的考试/培训相关资讯较为及时全面且优秀财会人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学习感悟发布较多,可能是促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

用户阅读习惯与订阅需求

1. 用户对于财会公众号的阅读时间安排呈现多样化分布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对于财会公众号的阅读时间安排呈现多样化。在日阅读时间上,过半数的受调查者(67.99%)少于或等于1小时,25.91%的受调查者大于1小时且小于或等于2小时,少数受调查者(4.56%)大于2小时且小于等于3小时,极少数受调查者(1.64%)大于3小时。在篇阅读时间上,过半数的受调查者(50.64%)大于3分钟且小于或等于5分钟,36.95%的受调查者大于1分钟且小于或等于3分钟,少数受调查者(8.03%)大于5分钟,极少数受调查者(4.38%)小于或等于1分钟。

2. 碎片化的间隙时间是用户阅读财会公众号信息的主要时段选择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绝大多数(79.65%)利用各种碎片化的间隙时间看(如等人/等车/等吃饭……)阅读财会公众号信息;37.50%晚上睡觉之前阅读财会公众号信息;32.94%早上起床吃早餐或到达公司/学校后阅读财会公众号信息;24.82%午饭/午休时阅读财会公众号信息;22.45%完成一项任务后的休息时间阅读财会公众号信息;少数(16.51%)晚饭/晚饭后阅读财会公众号信息。

3. 用户对财会公众号的订阅量在10个以内居多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财会公众号订阅数量在50个以上的为极少数,绝大部分订阅量少于10个,在订阅11-50个财会公众号的人数相对较少。结合订阅量与日阅读时间发现,即使订阅量大于10个,日阅读时间不升反降,故订阅数量超过10个在实际阅读上并无实际意义。

4. 财会公众号以每天推送一次、每次推送两篇更被认可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用户期望单次推送量为2篇的占35.49%,期望单次推送量为2篇的占29.84%,期望单次推送量为1篇的占21.62%,极少数(13.05%)期望单次推送量为3篇以上。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过半的(54.38%)用户期望推送评率为每天一次,期望推送评率为每周三次的占25.82%,期望推送评率为只在工作日推送的占9.31%,极少数(1.19%)期望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推送,还有9.31%对此表示无所谓。

总体来说,用户期望单次推送量在1篇的受调研人员中,期望每天一次推送的占53.59%,期望每周三次推送的占26.16%,期望只在工作日推送的占8.44%,期望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推送的占1.27%;用户期望单次推送量在2篇的受调研人员中,期望每天一次推送的占47.30%,期望每周三次推送的占33.68%,期望只在工作日推送的占10.03%,期望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推送的占1.54%;用户期望单次推送量在3篇的受调研人员中,期望每天一次推送的占56.57%,期望每周三次推送的占23.55%,期望只在工作日推送的占9.79%,期望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推送的占1.22%;用户期望单次推送量在3篇以上的受调研人员中,期望每天一次推送的占69.93%,期望每周三次推送的占9.09%,期望只在工作日推送的占7.69%,没有期望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推送者。

5. 不同专业或岗位背景的用户对财会公众号的信息需求存在差异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注:占比>=50%用颜色标出

会计、财务、审计、税务、预算、投融资、金融、信息技术专业或岗位背景的受调研人员订阅财会公众号的需求以了解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了解业内专家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为主;经济专业或岗位背景的受调研人员订阅财会公众号的需求以了解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了解业内专家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了解优秀财会人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学习感悟为主;成本管理专业或岗位背景的受调研人员订阅财会公众号的需求以了解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为主;学生受调研人员订阅财会公众号的需求以了解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了解业内专家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为主和了解考试/培训相关资讯为主;其他技术专业或岗位背景的受调研人员(主要包括:销售、管理、教育、农业等方向)订阅财会公众号的需求以了解财经政策与前沿动态和了解考试/培训相关资讯为主。

数据筛选与样本描述

1. 数据筛选

从2018年8月5日开始到8月15日截止,共有1127人参加评选,其中参加评选的有效人数为1096人,无效31人。剔除样本占总样本的2.7%。无效样本主要原因有:

(1) 预留手机号重复;

(2)预留邮箱重复。

2. 样本描述

(1)性别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有45.99%是男性,54.01%是女性。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会计人员达1200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670万人,占到全部会计人员总数的56%;男性从业人员530人,占到全部会计人员总数的44%。因此,本次评选中,受调研人员性别比例与全行业中性别实际比例基本吻合。

(2) 年龄段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18岁以下占0.09%,18至30岁占45.53%,

31至45岁占42.43%,46至60岁占11.68%,60岁以上占0.27%。受调研人员的年龄段分布广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确定的年龄分段(45岁以下为青年,45至59岁为中年),其中中青年占绝对比重。

(3)受教育程度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9.16%,本科学历60.68%,大专学历占19.16%,中专以下学历占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受调研人员占总受调研人员近80%,受调研人员的学历水平层次较高。

(4) 职业背景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有76.92%的受调研人员是会计从业人员,非会计从业人员仅占23.08%。

1) 不同职业背景受调研人员的性别比例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在非会计从业的受调研人员中,女性占比更高,占53.36%,男性占46.64%;在会计从业的受调研人员中,女性占比依旧略高于男性,占54.21%男性占45.79%。

2) 不同职业背景受调研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差别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前面我们提到,受调研人员的学历水平层次较高,非会计从业的受调研人员中本科及以上的受调研人员占比77.87%,会计从业的受调研人员中本科及以上的受调研人员占比80.43%。

3) 不同职业背景受调研人员的职业层级差别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在职业背景为会计从业的被调研人员中,管理者的比重偏高,其中高层占10.68%,中层占37.84%,基层管理者占20.05%,均高于职业背景为非会计从业的被调研人员,且高于整个行业的管理人员比例;而职业背景为非会计从业的被调研人员中,普通员工占了较大比重(36.36%)。

4) 不同职业背景受调研人员的专业岗位背景差别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在职业背景为会计从业的被调研人员中,会计和财务人员比重较高,两者相加占总人数的78.76%,其次是审计占8.90%;在职业背景为非会计从业的被调研人员中,会计、财务、审计背景的被调研人员比例依旧较大的,其中会计占17.39%,财务占10.67%,审计占8.30%,非会计从业的被调研人员中学生(11.86%)、金融(9.09%)和信息技术背景(8.30%)也占较大比重。

5) 不同职业背景受调研人员的所在单位机构类型差别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在职业背景为会计从业和非会计从业的被调研人员中,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企业所占比重均较高。其中会计从业人员中,民营企业占56.70%,事业单位占15.42%;非会计从业人员中,民营企业占53.36%,事业单位占15.02%。

(5)职业层级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管理者所占比重较高,占总投票人的64.14%,学生和其他合计占10.77%。

(6)专业或岗位背景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有会计(43.52%)、财务(23.54%)、审计(8.76%)背景的比重最大,其后是学生(5.11%)和其他(4.65%),“其他”中主要包括:销售、管理、教育、农业等方向。

(7)机构所属类型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最受会计人欢迎的

参与评选的受调研人员中,民营企业(43.61%)和国有企业(21.72%)所占比重最大,其后是事业单位(11.86%)、股份制企业(6.66%)和其他(6.66%),“其他”中主要是在校生。

总结及展望

此次“最受会计人欢迎的‘财会公众号’”调查活动,问卷通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的平台发布,并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微信公众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早间会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早间会报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视野网及其微博微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微信群、在院培训的总会计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国及省市级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学位项目班级以及其他探讨专业的微信群中予以投放。调查对象覆盖了在院培训学员、学院历届校友、历届短期培训学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员、学位项目研究生、国际学生、参与学院论坛的听众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中国会计视野网用户等,为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尽管我们在调研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做到组织严密、科学合理,也力图最大限度实现调查样本的多样性、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但是由于问卷的发放渠道相对集中,故样本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关联度大,使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最受会计人欢迎的‘财会公众号’”的前两名为“中国会计视野“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其他“一项中投票人数高达18的”杨良成会计文化“(ylcrenwenkuaiji)在选项中未能列出等。本问题作为此次调查中亟待改进之处,将会在未来的调查中进行改进,提升样本的全面性,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此次调查结果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择取符合自身信息需求的财会类公众号以及财会类公众号掌握目标用户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时间、阅读时间段、订阅量、期望推送量)和订阅需求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本项调查也将持续进行,力争做成持续引领会计人员信息获取、财会类公众号模式更新、内容升级的指路标。在后续的调查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延长调研周期、扩大调研范围以及组织相关财会类公众号相互交流等系列活动等,持续优化调查活动的过程,不断提升调查结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