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name--]

审计

审计沟通的“三否定”

发布时间:2018-12-04 14:17:28作者:

 

审计前沟通,不打“无准备之仗”。审计效率的提高与被审计单位配合密切相关,针对审前沟通,要做到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全面考虑,精心准备,畅通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渠道,确保审计项目顺利开展。

现场审计前,讲清审计目的、审计范围、时间要求以及工作纪律,要求审计人员一律单位食堂用餐,就近住宿,坚持禁止饮酒的铁规矩,避免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正常工作;因中台所需资料具有时限性,明确资料报送负责人,按时报送,资料报送快慢与查账速度成正比,若影响工作进度,要承担相应责任。

另外,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与业务发展既不矛盾,更不对立,而是同心同向,服务于业务发展。审计检查作为检验单位执行力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好审计这把“利剑”,通过审计既能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又能了解到基层对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还能保障本单位的资金安全。

 

 

 

审计时沟通,避免“走弯路”。现场审计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现场审计沟通在整个项目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外核”沟通,作为与客户接触的重要环节,为获取外部有力证据,在谈话态度、谈话方式、选派人员上,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准备工作要充分。内查是外核的前提,外核是内查的补充。审计人员要根据内查情况去外核,内查中的一些疑问要通过外核去验证。根据查出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谈话提纲,既要体现针对性,又要具有说服力,因人而异,互有区别,避免“一刀切”“一锅煮”。

谈话态度要亲近。俗话说:“话是开山斧,口是祸福门”。话说得好,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了;话说不好,一句话也能把人说怒了。沟通中要建立平等待人的态度,不卑不亢,避免高高在上、以势压人,所有被外核的人都是客户,是上帝。通过外核,既能了解真实情况,又能让客户更支持工作,不能像审犯人一样把关系弄僵,引起他们的反感。

谈话方式要灵活。根据谈话对象不同随机确定不同的谈话方式,做到用语恰当,严丝合缝。如对阅历较深、接受能力强的,可以讲深奥一些,以理释事;对资历平常、接受能力一般的,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以事悟理;对性格内向、心思细腻的,语言要柔和幽默,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另外,要注意谈话对象的顺序,按照“从下而上”的原则,先从一线、基层人员谈起,再延伸至中层领导,最后到单位主要负责人。

选派人员要适当。根据所查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派不同的审计人员面谈,硬仗就要选派能攻坚克难的人去外核,做到谈话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善于察言观色,不仅要辨其言,还要观其色、听其音,边听边想,边想边记,抓住一些细微的线索,顺藤摸瓜,刨根问底,直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结合查出的问题一一击破谎言,使其不能自圆其说。另外,在询问时要做到“三要三善”,要在恰当时机询问,善于抽丝剥茧深问;要在关键点询问,善捕弦外之音追问;要在疑惑处询问,善抓破绽矛盾设问。

 

谈话技巧要严谨。要以“保护资金安全、挽回经济损失”为原则,巧妙对答,不漏破绽。比如,即使能确定某笔贷款是借名贷款,借款人也已承认,但也要讲明手续合规合法,受法律保护,出现资金风险还是由借款人负责,信贷资金流向他人,只是他们之间的借贷关系,与银行无关,借款人有义务偿还贷款。

 

 

 

 

审计后沟通,不留“后遗症”。通过积极有效的审计沟通,使审计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消除分歧,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这是沟通的最终目的。沟通时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入情入理,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无懈可击,铁证如山,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心服口服。

现场审计结束后,签定事实描述书时,越严重的问题越要轻描淡写,减轻被审计人员的签字压力,而且要站在对方角度去交流。针对签字确有难度的重大问题,要写出说明,单独解释,避免产生争执。同时向被审计单位说明,任何人都没有划掉问题的权利,且有中台实时控制,资料都已上传系统,留有痕迹,无法抹除。另外,根据检查实名制规定,审计人员要在检查资料上签字确认,发现违规行为从严问责。


审计前沟通,不打“无准备之仗”。审计效率的提高与被审计单位配合密切相关,针对审前沟通,要做到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全面考虑,精心准备,畅通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渠道,确保审计项目顺利开展。

现场审计前,讲清审计目的、审计范围、时间要求以及工作纪律,要求审计人员一律单位食堂用餐,就近住宿,坚持禁止饮酒的铁规矩,避免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正常工作;因中台所需资料具有时限性,明确资料报送负责人,按时报送,资料报送快慢与查账速度成正比,若影响工作进度,要承担相应责任。

另外,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与业务发展既不矛盾,更不对立,而是同心同向,服务于业务发展。审计检查作为检验单位执行力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好审计这把“利剑”,通过审计既能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又能了解到基层对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还能保障本单位的资金安全。

 

 

 

审计时沟通,避免“走弯路”。现场审计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现场审计沟通在整个项目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外核”沟通,作为与客户接触的重要环节,为获取外部有力证据,在谈话态度、谈话方式、选派人员上,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准备工作要充分。内查是外核的前提,外核是内查的补充。审计人员要根据内查情况去外核,内查中的一些疑问要通过外核去验证。根据查出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谈话提纲,既要体现针对性,又要具有说服力,因人而异,互有区别,避免“一刀切”“一锅煮”。

谈话态度要亲近。俗话说:“话是开山斧,口是祸福门”。话说得好,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了;话说不好,一句话也能把人说怒了。沟通中要建立平等待人的态度,不卑不亢,避免高高在上、以势压人,所有被外核的人都是客户,是上帝。通过外核,既能了解真实情况,又能让客户更支持工作,不能像审犯人一样把关系弄僵,引起他们的反感。

谈话方式要灵活。根据谈话对象不同随机确定不同的谈话方式,做到用语恰当,严丝合缝。如对阅历较深、接受能力强的,可以讲深奥一些,以理释事;对资历平常、接受能力一般的,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以事悟理;对性格内向、心思细腻的,语言要柔和幽默,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另外,要注意谈话对象的顺序,按照“从下而上”的原则,先从一线、基层人员谈起,再延伸至中层领导,最后到单位主要负责人。

选派人员要适当。根据所查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派不同的审计人员面谈,硬仗就要选派能攻坚克难的人去外核,做到谈话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善于察言观色,不仅要辨其言,还要观其色、听其音,边听边想,边想边记,抓住一些细微的线索,顺藤摸瓜,刨根问底,直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结合查出的问题一一击破谎言,使其不能自圆其说。另外,在询问时要做到“三要三善”,要在恰当时机询问,善于抽丝剥茧深问;要在关键点询问,善捕弦外之音追问;要在疑惑处询问,善抓破绽矛盾设问。

 

谈话技巧要严谨。要以“保护资金安全、挽回经济损失”为原则,巧妙对答,不漏破绽。比如,即使能确定某笔贷款是借名贷款,借款人也已承认,但也要讲明手续合规合法,受法律保护,出现资金风险还是由借款人负责,信贷资金流向他人,只是他们之间的借贷关系,与银行无关,借款人有义务偿还贷款。

 

 

 

 

审计后沟通,不留“后遗症”。通过积极有效的审计沟通,使审计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消除分歧,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这是沟通的最终目的。沟通时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入情入理,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无懈可击,铁证如山,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心服口服。

现场审计结束后,签定事实描述书时,越严重的问题越要轻描淡写,减轻被审计人员的签字压力,而且要站在对方角度去交流。针对签字确有难度的重大问题,要写出说明,单独解释,避免产生争执。同时向被审计单位说明,任何人都没有划掉问题的权利,且有中台实时控制,资料都已上传系统,留有痕迹,无法抹除。另外,根据检查实名制规定,审计人员要在检查资料上签字确认,发现违规行为从严问责。